鋼結構建筑強身健骨需要“三味藥”
近年來,國家相繼出臺推廣裝配式建筑的政策,提出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,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30%以上,同時明確,混凝土、鋼結構、木結構為裝配式建筑的三種體系。為落實政策文件精神,各地也紛紛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、意見,在全國掀起了一場推廣裝配式建筑的熱潮。
在政策的引領下,建筑鋼結構行業的絕大多數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,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,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,以滿足市場需要。在絕大多數企業腳踏實地、求真務實的同時,也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、大躍進式的推廣裝配式建筑的現象,應當引起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的高度重視。
筆者認為,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要堅持正確的方向,當前需要有一片具有降溫、解熱功能的“布洛芬”,有一瓶安神、靜心作用的“安定片”,一袋平衡身體綜合營養和機能的“維生素”。
用“布洛芬”降溫解熱 避免重復投入惡性競爭
鋼結構作為建筑的主體結構,具有典型的裝配式建筑特征,且技術日臻成熟,已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。在推廣初期,政府出臺的一些扶持政策對行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。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,并不等于什么建筑都適合鋼結構。鋼結構具有天然的裝配式工藝,鋼材特有的屬性非常適合大空間、大跨度建筑、橋梁和超高層、公共建筑及低層輕鋼集成房屋等領域。筆者認為,政府應該注重政策引導方向,這些領域是鋼結構行業應該重點拓展的市場。
對適合鋼結構建筑推廣的區域、領域和工程類型,地方政府要組織行業技術力量,依靠專業技術團隊提出政策咨詢意見,依靠地方資源、區位、市場優勢,提出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。政府和行業應引導企業注重結構優化、降低造價,對地震多發地區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制訂特殊政策優先推廣,重視科技創新,突破技術短板,真正體現出鋼結構建筑輕、快、好、省、裝配化程度高、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的優勢。
一座完美的鋼結構建筑,是不同專業、不同研究領域、各方面研究成果通力合作與智慧的結晶;有賴于建筑師、結構師、建造師的密切合作,對相關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,應擺脫名利束縛,打破技術壁壘,推進資源和利益共享。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,要依托實體鋼結構制造企業,推動技術成果的應用轉化,以嚴謹、認真、求實的科學態度,圍繞建筑全產業鏈,開展方案優化、材料優選、體系論證等,避免重復投入和惡性競爭。
鋼結構住宅推廣的正道是技術創新,企業不能僅僅靠政策、補貼來推鋼結構,更不能簡單迎合政府要求,盲目投入。行業中已經有一些曾經經營不錯的企業,因為盲目投資,導致企業陷入經營困境,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,應該引起行業廣大從業人員深思。
用“安定片”冷靜下來 在改進工藝提升品質上下功夫
面對市場的躁動和熱鬧輿論,鋼結構行業的企業家、專家應該平心靜氣,穩住心神,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切實改進建筑結構、圍護材料、裝配式工藝等環節上,深入研究,嚴謹求證,加大推廣新材料、新工藝、新技術的力度,提升建筑品質和功能。最簡單的就是換位思考,把自己也作為鋼結構建筑的一名消費者,從給自己建造什么樣的房子著手,不斷改進和完善產品體系,確保工程質量,降低造價。如果鋼結構行業的從業者對自己建的房子都不滿意,怎么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、好評?
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將單純的鋼結構變成了功能完善、安全舒適、美觀實用、適合居住的集成建筑產品。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要求每個鋼結構企業都是萬能的,瞬間可以變成什么都懂、什么都能生產、什么都能做的全能型企業。如果把建筑比作音樂,那裝配式建筑就是一部“協奏曲”,有主角,也有配角。主角應該是行業中研發能力強、技術實力雄厚、人才相對集中,有工程總承包管理和實踐經驗的鋼結構龍頭企業;配角就是圍繞鋼結構建筑的各類建材部品、配套件、門窗以及緊固件、連接件的生產企業等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實現構件與部品的最佳結合,從而降低造價,提高工程質量。
新產能、新動能的形成,不能簡單靠大投資、大產出,急功近利、急于求成只能事倍功半。推廣鋼結構建筑,要適應當地市場需求、投資規模,算好經濟成本賬,盤活存量生產資源、注重改造升級。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產業配套,替消費者算好投資賬。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,一生最大投資就是買房,一輩子可能生活在一套住宅里。建筑不同于其他商品,壞了可以隨時修,報廢了可以再買,裝配式建筑未來修繕難度更大,同材質、同批次、同規格的板材幾年后更換難度或許更大。對鋼結構企業來說,建廠房、買設備、具備生產條件只是第一步,推出性價比高、質量可靠、美觀舒適的產品才是目的。
不忘推廣裝配式建筑的“初心”。裝配式建筑在人們的認識中,建筑設計與工廠生產、現場施工做到環環相扣、無縫對接,構配件生產、復雜的制造和可靠性測試都在工廠內完成;現場只需要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,借助起重設備進行裝配,建筑就可具備拎包入住條件。當代信息化技術、BIM技術和工程軟件可以做到建筑構配件毫米級設計、拆分、模擬生產等,是建筑業革命性飛躍。企業應該在制造與裝配工藝、材料性能與耐久性下功夫,提高構配件的標準化、精細化制造水平,只有工藝越簡單、質量越可靠,杜絕拖泥帶水,才越有推廣價值。
用“維生素”補充營養 立足市場需求補短板強建筑
提升鋼結構建筑綜合性能、品質。鋼結構建筑不等于鋼結構住宅,國家提出的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,70%將是住宅,鋼結構建筑推廣的一個大市場就是“鋼結構住宅”。對人的健康來說,不偏食、均衡營養,才有好骨架、強壯的身體、俊秀的外表。對鋼結構住宅來說,不僅要有抗震好、堅固的結構,也要有滿足居住功能的樓墻板體系、美觀實用的裝飾裝修,還要造價合理,功能完善,體現裝配式建筑優勢,要融于老百姓對居住需求之中,這就要求鋼結構住宅的設計、研發單位和生產企業,一起努力,立足市場需求,補齊產品開發的部品、板材短板。
給鋼結構住宅補充“維生素”,就是補短板、強建筑。不能只強結構、弱圍護、減功能,也不能一種體系吃遍天下。鋼結構豎向結構的可靠性、安全性和穩定性,成熟的連接工藝,與輕質復合墻體材料相匹配,成為裝配式建筑中最具創新優勢、具有推廣價值的建筑體系。這些年,我國的鋼結構在大跨度、超高層鋼結構公共建筑上應用成果較多,建造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。令人遺憾的是,我國在鋼結構住宅上研究不深,試圖按照混凝土建筑的材料和工藝解決鋼結構住宅問題,忽視鋼結構配套的復合樓板、墻板研發,缺乏系統集成的整體解決方案,設計與構件加工、現場施工相脫節,這些都會影響鋼結構住宅的推廣。
有不少鋼結構企業、專家感嘆,在去庫存的壓力下,現在不是推廣鋼結構住宅的最好時期了。筆者不認同這種觀點,我國住宅建設市場未來5年內將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費需求。且不說未來3年國家將繼續完成1500萬套棚戶區改造的任務,還有在農村危房改造、特色小鎮建設、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加固方面,也是一個巨大市場。推廣鋼結構,可以減少施工污染,加快進度,減少擾民,如果鋼結構住宅技術體系成熟、性價比高,政府和社會的興趣就會更大,因為鋼結構抗震性能好,可以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節能的墻體板材,好產品才有好市場。
萬物同道、一理貫之。無論是人,還是建筑,不重視細節、不理會小毛病,小問題就會發展成大毛病。缺少這“三味藥”,一個人會缺乏抵抗力、免疫力,體質就會下降,需要打針吃藥,影響生活質量。同理,一棟鋼結構住宅,如果不注重系統,不注重優化結構和圍護樓板、墻板體系,不注重提升工程全壽命周期功能品質,用不久就開裂、滲漏,盡管結構安全不受影響,但住宅的小毛病也會讓消費者不厭其煩,影響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。更要命的是,如果體系、構件不成熟,住宅不耐用,幾年后不得不拆除重建,造成的浪費、形成的建筑垃圾,將是更大的損失。